不是人人都有心理疾病,但人人都有心理需求。
大多数人是相对健康的,但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需求,比如对爱的需求,对安全感的渴求,表现创造力的需求,被认可,被尊重的满足,对新体验的渴望好奇。
2、什么是心理健康?心理健康的重要性。
心理健康表现为人的心理活动与社会自然环境协调一致,人的认识情绪和行为高度统一,人的性格气质相对稳定,人的工作生活和社交能力保持完好,一个人身体上没病,这只能说明他身体健康,只有身体心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都保持完好,才是真正的健康。
3、心理不健康时消极情绪,占据内心的一部分,而且由于惯性的作用,使这部分越来越沉重,越来越狭窄,慢慢地沉者压抑,轻者浮躁,使人出现暴力轻率偏颇和愚蠢等,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,使得心里积累的能量在自然宣泄,其行为具有破坏性,越来越会严重的影响工作、交际和社会功能等。
@慕三子 心理领域创作者
回答这个问题之前,我们先看下心理健康的定义:
心理健康:从广义上讲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、持续的心理状态。从狭义上讲,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基本活动过程完整协调,即意志、行为、情感、认知、人格协调,能适应社会与社会同步。
既然知道了心理健康的定义,我们在来看一下心理健康的标准。
①有适度的安全感,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,有自尊心。
②不过分炫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,能适度的自我批评。
③生活中,不为环境左右,适度的主动。
④适度的需要,并能满足自身需要
⑤理智现实,能应对生活中的挫折打击。
⑥能客观的认识自己的能力,掌控自己的动机目的。
⑦个人价值观适应社会标准,热爱自己的工作。
⑧能适应环境,随环境改变。
⑨能正确的处理人际,博爱精神,有自己适合的生活方式,对是非有洞察力。
定义和标准都明了了,我们来看一下心理健康的重要性。
01 成年人心理健康
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体现在:理智、稳定、价值。一个个体在社会上所有的行为活动都是来自心理的动机,心理动机决定了个体的行动表现。个体心理产生了不切实际的贪婪欲望,心理膨胀了,行动上表现为疯狂的掠夺、占有,其结果破坏了社会资源平衡,甚至触犯社会法律准则,最后作茧自缚。又如一个个体为自己树立了过高的目标追求,当梦想与现实相撞,无法抵御挫折带来的打击,一蹶不振心灰意冷,心理对社会、个人产生敌对情绪,这种心理情绪要么发泄要么郁积心理,发泄的结果无非报复社会、个人,郁积的结果伤害自己身体。因此心理的健康是个体立世的根本,也是保证自我与社会、群体融洽和谐的前提。
02 老年人心理健康
老年个体也需要心理健康吗?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主要体现在自爱、自尊、自理。前些天网络视屏地铁上一个60岁的老人,偷拍女孩裙底,被网友曝光。这种情况不但是当事人思想道德出了问题,最重要是心理出了问题,不健康的心理,缺乏自爱的心理。又如65岁老人坐车,掌掴不让座年轻人,这也是典型的心理问题,自尊的丧失。这样的范例比比皆是,究其原因心理不健康,人们往往从行为、道德角度去评论他们的举动,忽略了心理问题,心所想行所动,心理不健康是他们最大的滞垢。
03 青少年心理健康
青少年心理健康主要体现在智力、情绪、自制力、自信心。青少年处于生长发展阶段,憧憬与诱惑交集,自制力显得尤为重要。年轻人持械斗殴,情绪失控自杀、自虐,自信缺失懦弱,校园欺凌等等。这些都反应出青少年存在心理健康问题。最近有则报道,一少年因玩手机问题,与父母发生争执,相持不下孩子情绪失控跳楼自杀。看似一个管教孩子过激事件,背后反应出一个问题,孩子的失控、情绪心理不是一天养成的,不健康的心理早已植入孩子思维里,跳楼自杀是心理支配行为的结果,不健康的心理早已侵蚀了孩子的心灵。青少年心理健康更为重要。
小结:全民的心理健康度,决定着社会、人际、道德、准则的平衡和谐,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行为,行为准则约束着每一个个体,个体从内心健康了,利己、利ta、利社会,心理健康能不重要吗!
原创文章,作者:李小白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rongxianshihu.com/yangsheng/468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