奥诺雷·德·巴尔扎克是法国人,是小说家,剧作家。巴尔扎克被称为“现代法国小说之父”,生于法国中部图尔城一个中产者家庭,1816年入法律学校学习,毕业后不顾父母反对,毅然走上文学创作道路,但是第一部作品五幕诗体悲剧《克伦威尔》却完全失败。而后他与人合作从事滑稽小说和神怪小说的创作,曾一度弃文从商和经营企业,出版名著丛书等,均告失败。商业和企业上的失败使他债台高筑,拖累终身,但也为他日后创作打下了厚实的生活基础。1829年,他发表长篇小说《朱安党人》,迈出了现实主义创作的第一步,1831年出版的《驴皮记》使他声名大震。他要使自己成为文学事业上的拿破仑,在30至40年代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大量作品,一生创作甚丰,写出了91部小说,塑造了两千四百七十二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,合称《人间喜剧》。《人间喜剧》被誉为“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”。但他由于早期的债务和写作的艰辛,终因劳累过度于1850年8月18日与世长辞。

拓展资料;
巴尔扎克一出生,就被父母寄养在一个士兵的妻子家里,直到4岁才把他从这个家里接走。然而他并没有回到自己家,而是又被父母寄养到了另外一户亲戚家。
这个可怜的小男孩童年充满伤痛,每隔几个月才能回家一次,就像走亲戚一般。当他看到自己的亲生父母站在自己的面前,他甚至都不敢上前要一个拥抱,因为他觉得自己不配。
这就是“现代法国小说之父”巴尔扎克的童年,没有得到父母的爱,更没有自由。
1799年,巴尔扎克出生在法国的一个农民家庭。他的父亲因为做了一辈子的农民,总想在战争中发横财。终于有一次他用了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拥有了财富。有钱了以后,他为了跻身上流社会,所以不惜伪造贵族姓氏。
他的母亲比父亲小了三十多岁,虽然她出生富贵之家,可她总是觉得别人都对不起她。而且她有着一个非常偏执的念头,她觉得赚钱才是光荣的,花钱就是可耻的,哪怕是给自己的孩子花钱。她还觉得孩子永远不该拥有自由。
他们把巴尔扎克寄养在别人家时,长到8岁时,又将他送往当地的教会学校,让他在那里度过了整整6年暗无天日、没有自由的痛苦生活。
巴尔扎克每次哪怕只犯了一点小小的错误,老师就会让他跪在教室中间,用皮带抽打他,并且让同学们都看着他受罚。
每次看到别的孩子的父母过来看望,特别是到了冬天还捎来了厚厚的衣服和手套,巴尔扎克就觉得心里充满了委屈与怨恨。因为他的父母几年都不来看他一次,他总被寒冷的雪风把手指冻到流血。
成年之后,他感慨地说:“苦难对于天才来说只是一块垫脚石,对能干的人来说是一笔财富,对弱者却是万丈深渊。”
在这所炼狱般的学校的六年里,他唯一找到的安慰是来自于书籍,书籍给了他无穷无尽的力量。每次在他畅游在书籍的海洋里,才能忘却自己身处这样一个炼狱中。就是在这个时期,奠定了他一生扎实的文学功底。
成年后,他终于搬回了那个儿时他曾期盼回去了千千万万次的家。可是,此时的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力量。他拒绝了父母安排给他的律师的工作,坚定地选择了文学创作的道路。
他的妈妈看到儿子不听从自己的安排,马上去巴黎租了一间非常破旧的房子,冬天冷得跟冰窖一般,夏天热得跟火炉一般。让她的儿子在里面写作,想让他知难而退。
可是,这一切都没有动摇巴尔扎克坚定地走文学创作之路的决心。经过二十年的努力,终于登上了文学创作上的人生巅峰!他的一生向我们证实了“苦难就是人生最好的老师”!